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今天是2021年10月09日,星期六!欢迎您访问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官网!
        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 > 政策文件 > 综改区政策 > 非规范性文件
        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《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“数字 综改”专项规划(2022-2024)》的通知
        发布时间: 2022-05-20  发稿单位:       来源: 行政审批局
        打印 字体:

        管委会各工作机构,区属事业单位、国有企业,派驻机构:

        《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“数字综改”专项规划(2022-2024)》已经党工委2022年第8次党工委会议审议通过,现予印发,请遵照执行。

          

          

        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管理委员会

        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2022年4月29日

        (此件公开发布)


        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

        “数字综改”专项规划(2022—2024)

          

        为进一步顺应新发展阶段形势变化,抢抓数字化发展机遇,加快建设数字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(以下简称“数字综改”),打造一流营商环境,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,推动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(以下简称“综改区”)全方位高质量发展,根据《“十四五”推进国家政务信息化规划》《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“十四五”发展规划》等文件精神,制定本规划。

        一、发展基础与挑战

        (一)发展基础

        2017年2月综改区成立以来,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和省委、省政府决策部署,坚持把政务信息化建设作为锻造综改区先行优势的重要抓手,开展了一系列探索,取得了一定成绩。在体制机制方面综改区成立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,理顺了政务信息化管理机制。在政策制度方面出台了《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财政投资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(试行)》《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智慧园区专项规划(2019—2021)》等文件。在数字基础设施方面实现全区光网全覆盖,综合运营管理中心投入使用,初步实现全区政务系统迁移上云和接入全省电子政务外网。目前,共有云主机287台,云计算资源2540C/8856G,云存储资源312260GB。在数据治理方面各部门政务信息系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数据资源,区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共接入17个业务系统相关数据,初步支撑纪检监察工委、创新发展部等有关部门数据共享交换需求,为后续加快数据共享、开放应用、业务协同创造了条件、打下了基础。在业务应用方面围绕产业发展、公共服务等方面,建成或使用了智慧城市管理平台、智慧政务服务平台、大数据监督平台、综合执法平台等一批重点应用,在决策、管理、服务、监督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;实现与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、“互联网+监管”平台等省级数字政府公共平台互联对接,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大幅提升。

        (二)主要问题和挑战

        但综合来看,我区数字化转型步伐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,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
        集约化程度有待提升在信息化建设中缺乏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,重复建设、分散建设、低水平建设现象普遍存在,重建设、轻应用问题突出,60%以上政务系统建设规模小、范围窄、业务单一,缺乏整合共享和统筹管理,资金使用效益有巨大提升空间,一体化管理运行保障体系亟需完善。

        支撑能力有待强化。云平台弹性管理能力不足,政务云服务内容、范围亟需规范和拓展,政务外网“一系统一专线”现象仍然存在,已上云系统不同程度存在低负载情况,云网资源合理化配置效率与管控能力亟需提升,可视化、可监管、可管控、可调度云网资源一体化管理模式尚未建成。

        数据共享有待深化各部门政务系统架构、接口标准不统一,国家及省级统建系统与我区自建系统之间联动较少、融合不够,造成业务协同不畅;部分业务主要使用上级部门建设运营的垂管系统,数据既不在本地,也没有获取接口,基层数据需求缺乏及时有效响应,导致部分关键数据资源暂未归集。公共数据资源底数不清、质量不高、完整性不足,数据治理滞后,数据共享利用水平不高,未能充分发挥数据在政府治理、决策、服务、监督中的作用。

        便民惠企服务能力仍需加强。全区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支撑能力有待提升,政务服务网办链条和业务场景亟需拓展,政务服务事项尚未完全实现“全程网办”“同城通办”“跨省通办”;政务服务标准化、规范化、便捷化、场景化水平不高,线上线下办事渠道融合不深,移动互联网应用不足,自助服务水平不高,“秒批秒办”、“随时办”等服务模式亟需推广;政策不匹配、服务不精准、要素保障不到位等问题依然存在,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、办事慢、办事繁以及“多地跑”“折返跑”“二次录入”等现象时有发生。

        网络安全保障水平有待提高。安全保障能力偏弱,尚未形成全方位、多层次、一致性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,安全制度、安全措施、安全责任边界、安全机构协同联动、实战安全演练培训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。部分应用系统安全措施少、等级保护情况不够理想,迫切需要提高预警和处置能力。数据共享开放、个人隐私保护、信息技术创新应用、政务终端安全、密码保障等安全制度和技术体系亟需完善升级。

        (三)形势要求

        “十四五”时期,信息化、数字化、智能化发展势不可挡,信息化进入加快数字化发展、建设数字中国的新阶段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建设网络强国、数字中国、数字政府等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,重视程度前所未有。国内各地区、各部门纷纷抢抓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发展机遇,加快数字化转型发展步伐,充分发挥数据赋能作用,全面提升政府治理的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水平,以数字化转型驱动治理方式变革、补齐产业基础短板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。从我省来看,省委、省政府高度重视“数字山西”建设,围绕“网、智、数、器、芯”五大领域,统筹布局全省数字经济发展体系;将加快政务信息化建设作为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和打造“三无”“三可”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,以“五个一”总要求推进数字政府建设。

        当前,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正按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和要求,坚持高标准要求、高质量发展,按照“走在前、作示范、创一流”的发展理念,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,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和最佳宜居宜业新区,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,这为综改区今后做好信息化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,也对综改区数字化改革、信息化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。紧抓信息化革命重要机遇期,深入推进“数字综改”建设,为综改区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安装上“数字化”引擎,是综改区发展壮大市场主体的重要基础工作,也是进一步创优营商环境的重要手段,还是创新政府治理理念和方式的重要举措,更是提升综改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迫切要求,已成为综改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。

        二、总体要求

        (一)指导思想

       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,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,按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决策部署,立足新发展阶段,完整、准确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,以数字化赋能全方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,以服务企业和便利群众为中心,以为企服务、招商引资、项目建设、营商环境、公共服务为重点,综合运用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,统筹推进政务应用系统集约建设、互联互通、协同联动,打造泛在可及、智慧便捷、公平普惠的数字化服务体系,推动综改区数字化发展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,有力提升综改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。

        (二)基本原则

        ——坚持需求导向。发挥综改区比较优势,从市场主体最关心最迫切的需求入手,场景牵引、应用为王,不断提升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、系统平台和应用能级,更好解决市场主体“急难愁盼”,持续提升获得感,实现由“部门为中心”向“企业为中心”转变。

        ——坚持对标对表。锻长补短、强优争先,学习借鉴上海“一网通办”、广东“数字政府”、浙江“全方位数字化改革”和苏州工业园区“企业服务”等先进地区典型经验做法,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,结合综改区实际嫁接转化,持续开展数字化赋能攻坚突破,推动完善信息化管理架构、业务架构、技术架构,为全省数字化转型建设作出重要示范。

        ——坚持统筹实施。树立系统观念,坚持全区一盘棋、应用一体化,统筹规划、建设和管理,强化基础支撑和公共应用,推动数字基础设施、数据资源、业务应用等集约化、一体化建设运营,打通数据壁垒,推进业务集成,提升整体运行效率和服务能力,有效实现管理融合、技术融合、业务融合、数据融合。

        ——坚持数据赋能。坚持数据思维,推动数据由资源向生产要素转变,以数据资源的汇聚、共享、开放、利用为核心,完善数据治理和共享开放机制,强化系统、业务、数据、技术、人员“五个融合”,实现数据的高效共享和有序开发利用。

        ——坚持安全和发展并重。统筹发展与安全,强化底线思维,落实主体责任,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和技术防护体系,全方位提升安全防护和处置能力,全过程加强网络安全、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保护,确保平台、网络、应用和数据的安全,守牢安全底线。

        (三)主要目标

        到2024年,全区一体化数字基础设施和支撑体系全面建成,跨层级、跨部门、跨业务、跨系统的一体协同应用体系全面形成,网络化办公、数字化服务、智能化治理、移动化执法、智慧化监督成效明显,一网通办、一网监管、一网招商、一网统管、一网协同的工作格局全面强化,网上政务服务水平进入全国第一方阵,企业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,政府治理能力显着提升,数字化改革服务于综改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显着提升。

        (四)建设思路

        坚持全区一盘棋,按照“145N”总体思路,全面打造利企便民、精准服务、整体协同、透明高效的智能化、便捷化、一体化“数字综改”生态。具体为:

        “1”——一个基础设施底座。统筹完善提升政务外网、政务云、政务大数据中心以及物联网感知终端等基础设施,强化数字化基础能力,为各类业务应用运行提供统一、安全的基础设施资源,构建“数字综改”坚实底座。

        “4”——四大支撑体系。建设全区统一的数据资源体系、应用支撑体系、标准规范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,为各部门和各类应用系统提供共性支撑保障,大幅提升“数字综改”建设和管理规范化、科学化、制度化水平,全面满足全领域、全主体、全周期数字化需求。

        “5”——五个一体化工程。以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为主线,着力推进为企服务、监督管理、产业招商、公共配套和综合保障五个一体化工程建设,力求通过全周期、全流程、全要素数字化赋能,为综改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,有力提升决策、管理、服务、监督标准化、规范化、便利化水平。

        “N”——N个创新应用。围绕五个一体化工程,聚焦决策指挥、产业规划、政策服务、政务协同、数字招商、帮办代办、综合执法、智慧监督、金融服务等多个子领域,统筹规划建设N个智慧创新应用,有力推动综改区数字化转型和治理体系变革,助力招商引资、项目建设、企业发展和产业链培育,带动提升全区乃至全省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水平。

        三、总体架构

        (一)管理架构

        按照“管运分离”“建管分离”的总体原则,构建和完善综改区“统一领导、统筹管理、统一建设、独立运营”的“数字综改”建设管理模式。


          “数字综改”管理架构图

        (二)业务架构

        以企业和工作人员等主要用户群体为中心,以提高数字化综合服务能力、综合管理能力、综合决策能力为目标,构建“整体协同、平台驱动”的业务架构,推动各部门聚焦核心业务、加大协同力度,持续完善“一网通办”,推进“一网监管”,打造“一网招商”,推动“一网统管”,强化“一网协同”。  

          “数字综改”业务架构图

        (三)技术架构

        构建以“全区一体、高效服务、协同共享”的“数字综改”技术架构。技术架构总体分为“两纵五横”,其中:“两纵”是网络安全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,“五横”分别是交互层、应用服务层、公共支撑层、数据资源层及基础设施层。

          

        365bet手机开户_365bet官方网_365bet线路检测中心

        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“数字综改”技术架构图

        四、重点任务

        (一)一个基础设施底座

        加快完善全区“一朵云”“一张网”架构,统筹全区电子政务外网、政务云、政务大数据中心、宽带、5G、光纤、物联网、IPv6等基础设施建设,加快形成统一布局、功能完备、基础牢靠、技术领先、安全可靠、有序开放的基础设施底座。

        推进政务云升级。在全省“一朵云”总架构下,依托省政务云,统筹利用全区数据中心资源,统一规划、合理布局覆盖全区、逻辑集中的综改区一体化政务云平台体系,强化政务云PaaS服务能力,为各类业务应用提供安全稳定、按需使用、弹性伸缩的基础软硬件云服务,满足跨部门数据共享、业务协同需求。持续推动各部门非涉密政务信息系统向政务云迁移,加强政务云精细化管理,提升资源利用率和使用效率。积极推进信创云建设应用。各部门不得新建、购买云平台、网络专线等,对现有云稳妥做好纳管迁移。

        推进政务网络建设。统筹建设全区“一张网”,通过链路复用、业务迁移等方式,推进部门非涉密业务专网整合,统一接入政务外网,提升网络承载力和保障水平。完成全区电子政务外网IPv6改造,推进互联网出口整合。适当扩宽政务外网带宽,有效支撑大流量、高访问型应用。推进政务外网向园区延伸,按需连通。推进政务外网无线服务试点建设。统筹完善政务内网。加快5G网络应用,率先在“5G+政务”、“5G+智慧管网”等方面取得突破。

        推进物联网建设。依托智能传感、射频识别、视频图像等感知技术,加快综改区重点领域感知网络建设,构建全域覆盖的感知数据采集体系。积极建设综改区全域物联感知平台,推进感知设备统一集中管理和感知数据共享交换,提升区域泛在感知能力。积极推进智能视频监控布局,建成智能化、多维度、立体化的公共安全感知体系。推进卫星互联网(北斗)示范应用。

        推进国产化应用。根据国家、365bet手机开户_365bet官方网_365bet线路检测中心关于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和国产化自主可控要求,全面依托基于国产化安全可靠的硬件、云平台、操作系统、数据库、大数据、中间件等,构建“数字综改”应用。持续完善信息化项目国产化论证机制,积极推进应用系统国产化适配改造。

        (二)四大支撑体系

        强化系统观念,统筹推进数据资源、公共支撑、标准规范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,推动实现数据提供一体化、公共支撑一体化、业务协同一体化、运营管理一体化、安全保障一体化。具体为:

        1.数据资源体系

        围绕数据全生命周期各环节开展数据汇聚、共享交换、公共数据开放和数据要素市场培育,构建一体化公共大数据中心体系;建立健全权责清晰的数据共享协调机制,依法依规加快促进数据高效共享和有序开发利用。积极推进公共基础数据库、主题数据库、专题数据库建设,提高数据准确性、完整性、一致性,为跨层级、跨部门、跨业务、跨系统应用提供关键数据支撑。

        建立健全公共数据共享协调机制。按照国家及365bet手机开户_365bet官方网_365bet线路检测中心统一要求,研究制定综改区公共数据资源共享管理制度,建立数据共享工作责任机制,健全数据共享与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协同机制,围绕共享信息提供、跨部门共享、主动服务等维度,全面落实公共(政务)数据共享主体责任,从严落实数据安全管理要求,提升数据源头治理能力,形成职责清晰、分工有序、协调有力的数据共享工作格局。

        建立一体化智能化公共大数据平台。依托省共享交换平台,以电商思维构建开放共享的“公共数据资源超市”,建立一站式公共数据资源服务门户,迭代升级建设覆盖全区的一体化、智能化公共大数据平台,集成打造集公共数据基础平台、共享平台、开放平台“三位一体”综合性数据服务平台,作为全区统一的数据共享、数据开放、数据授权的公共入口、公共通道和公共枢纽。建立和优化数据使用管理流程,以商品化方式展现数据目录,以购物式数据申请闭环共享,以搜索式完成开放利用,实现数据全流程动态管理、同步更新、同源发布、多方应用。

        建立一体化公共大数据体系。开展区域数据资产登记和公共数据资源普查,摸清数据家底,建立实时采集机制,全面归集公共数据,形成全区公共数据目录;推动公共数据资产登记管理模块建设,综合运用智能化标签等手段,推动数据目录统一动态管理。深化应用省政务数据共享清单,建立以数据实时共享、接口调用为主的对接机制,按需汇聚交通、金融、水电气等行业数据和互联网数据;加强数据供需对接,大力推进自建系统与省级部门垂直管理业务系统双向共享,通过统筹管理、按需汇聚、整合共享、关联应用等,构建形成标准统一、布局合理、管理协同、安全可靠的一体化大数据体系。

        开展公共大数据综合治理。按照全覆盖、穿透式要求,根据政务数据统一目录和标准,通过采集、清洗、挖掘、分类等方式,从源头集中开展全量化汇聚、标准化治理、场景化开发,做到数据真实、完整、准确、通用。积极推进区块链、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云计算5G等新技术在数据治理中的应用,全面提升数据支撑和安全保障能力。坚持“一数一源”、多元校核,健全数据治理规则和责任机制,提高数据质量,实现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监管,形成数据治理闭环。

        推动主题库、专题库建设。充分依托国家及365bet手机开户_365bet官方网_365bet线路检测中心人口、法人、空间地理、公共信息、宏观经济、电子证照六大基础库,推动综改区六大基础数据库建设,积极推进基础地理信息库和三维实景数据库建设。以应用为导向,强化部门内部数据整合,针对高频政务服务、经济运行、招商引资等探索建设若干专题库。

        推动公共数据开放利用。依法依规推进公共数据开放,加快建立公共数据开放目录和数据开放清单,重点推动招商引资、企业服务等领域数据分类分阶段向社会开放。建立健全公共数据分类分级安全管控体系,加强数据资源核查,健全数据脱敏规范,严密敏感数据监测。积极引导企业开展公共数据的二次加工和在线交易,促进数据有序开发利用。

        促进社会数据资源开发利用。积极稳妥推动社会数据与公共数据深度融合,支持市场主体合规开拓社会数据采集渠道,促进数据深度开发利用,推动各部门深化公共数据应用创新,引导建设“用数据说话、用数据决策、用数据管理、用数据创新”的示范应用场景。探索开展政府数据授权运营试点,鼓励第三方机构对公共开放数据汇聚整合、深度加工和增值利用,提升大数据创新应用解决方案能力。探索建设数据交易中心,运用区块链技术探索建设数据交易平台。

        提升视频和感知数据管理能力。加大视频资源和感知资源统筹整合力度,建立健全视频和感知数据资源目录,打通视频和感知数据资源共享通道,推进全区视频和感知资源共享共用,实现各部门不同感知终端间数据汇聚和交互、构建不同场景应用。

        加强公共数据质量管理。推进公共数据质量相关管理办法和标准制定,明确数据采集、汇聚、存储、共享、开发利用等各环节数据质量和职责要求,建立健全数据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可信安全保障机制。制定数据分级分类标准规范,明确范围边界、责任主体和标准要求。运用机器人流程自动化(RPA)工具、多源比对、关联分析、快速校核等技术手段提高数据可信溯源和校核纠错能力,降低人工处理出错率,不断提高数据完整性、准确性、可用性和时效性。

        2.应用支撑体系

        深度融合省级一体化应用支撑体系,统一公共组件和标准接口,形成可共享、可复用、可扩展的综改区公共应用支撑平台,为各部门提供集成业务应用开发、运行和支撑环境。

        统一身份认证。按照“统一身份、集中管理、简化应用、保障安全”原则,依托省统一身份认证系统,建设完善全区统一的身份认证体系,实现应用单点登录以及对新建应用系统账号、认证、授权和用户行为审计的统一管理。

        统一电子证照。依托省统一电子证照系统,完善升级全区统一的电子证照体系,按照“应归尽归”原则将全区电子证照信息统一关联汇聚,进一步提高电子证照的可信度和通用性,实现电子证照跨部门跨层级互认。以身份证、营业执照等为身份信任源点,支撑办事所需信息免填写、纸质材料免提交,切实推动电子证照一体化、便利化使用。

        统一电子印章。依托省统一电子印章平台对接,建设完善全区统一的电子印章体系,为各部门提供制章、用章、验章等服务,满足电子证照签发、内部办公和政务服务过程中的电子印章应用需求。深度拓展电子签名和电子印章在涉企服务领域应用。

        统一公共支付。建设全区统一公共支付系统,整合线上线下支付渠道,拓展各类资金结算功能,推进多种电子化支付方式接入,实现非税收入收缴业务全覆盖。加快推进与省统一公共支付平台对接,为“全程网办”提供安全便捷的资金结算服务。

        统一人工智能(AI)平台。依托AI、云计算等新一代技术与知识创新融合,构建从底层算力到开发平台,从基础算法到场景化服务能力的统一人工智能(AI)平台,针对不同层级、不同部门的应用需求,提供图像分析、视频分析、语音识别、文字识别(OCR)、人脸识别等共性AI服务,将感知、认知、决策、行动深度协同,打造面向园区的智能应用和场景化服务。

        统一融合通信服务平台。建设融合终端、视频、语音等通信方式的通信服务平台,实现音频、视频、多媒体、定位等信息实时交互,加强渠道对接、融合调度、音视频会商等功能,提升重大事件应急指挥调度能力。连通各类通信终端,推动跨部门跨系统协作,实现一线现场可视化、调度指挥扁平化。

        统一视频云平台。依托政务云打造全区统一视频云平台,整合各部门视频监控资源,实现全区范围内视频监控资源统一调阅和服务,提高视频监控资源利用效率,打通跨区域、跨部门的视频联网瓶颈,拓展视频图像信息的应用广度和深度,为指挥调度、决策分析等应用场景提供技术支撑。

        统一地理信息平台。打造集数据处理与服务发布于一体的统一地理信息平台,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,挖掘时空信息,为规划建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。通过GIS引擎提供的地图、数据、三维、空间分析、网络分析等地理信息服务,对外统一提供行业标准服务接口,满足各类地理数据的交换、转换与共享需求。分步推进实景三维数字地图、地下空间模型、实景影像建设,探索推进重要区域室内地图、建筑信息模型等建设。

        3.标准规范体系

        建立数字基础设施、业务、数据、服务、安全和管理等方面标准规范,形成适应“数字综改”发展需要的标准规范体系。

        完善标准规范工作机制。成立“数字综改”标准化工作协调推进小组,统筹协调标准化标准制定、修订工作,推动标准规范全面贯彻落实。加强国家及省级标准规范的宣传解读和推广实施,发挥企业、行业组织、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在标准制修订及实施中的作用,鼓励参与起草标准规范,促进技术创新、标准研制和应用实施的协调发展。

        构建“数字综改”标准体系框架。借鉴国家和省级数字政府、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,结合综改区实际,构建涵盖经济运行、招商引资、公共服务等领域的“数字综改”标准体系框架。标准体系由七个子体系构成:总体标准、基础设施标准、业务标准、数据标准、应用标准、安全标准、管理标准。

        重点建立数据标准和政务服务标准。围绕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,编制完善采集汇聚、数据治理、共享开放、数据安全、电子证照等标准规范。及时推广应用国家及省级数据分类分级、质量管理、脱密脱敏和安全管理等标准及规范性文件。建立完善涵盖政务服务提供、保障、评价及改进于一体的标准体系。

        健全信息化管理标准。围绕信息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,及时编制立项、建设、运维、评估审核、验收等标准规范。

        4.安全保障体系

        在安全管理机制、保障策略、技术支撑等方面,构建全方位、多层次、一体化的“数字综改”安全防护体系,全方位保障各领域、各层级安全可靠运行。

        健全网络安全制度体系。深入贯彻国家网络安全、数据安全相关法律法规,严格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、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等制度,建立健全综改区网络安全风险评估、预警和应急处置、网络安全保密工作责任制。全面落实网络安全同步规划、同步建设、同步实施要求,推动安全与应用协调发展。及时制定综改区数据安全管理制度,规范数据分类分级安全策略,加强落实安全主体责任,强化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。完善网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,加强实战化、常态化的网络安全培训和攻防演练,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。

        强化安全防护技术能力。构建“云、网、数、用、端”立体安全防护体系,提升全网、全域态势感知和安全防护本质能力。依托全省政务网络“一城墙”,强化安全监测、漏洞扫描、安全加固等主动防控,加强云平台、大数据平台及重点信息系统安全态势的主动监测、智能感知和威胁预测,实现从被动保护安全体系向主动防控安全体系转变。深度融合我省政务信息化公共基础支撑能力,建设公共安全组件,统一提供国产密码、电子证书、电子签章等基础安全服务,提升安全支撑能力。加强移动端安全管理。全面落实安全可控要求,积极开展基础软硬件设备国产化适配和国产化应用工作,提高供应链安全水平。

        健全公共数据安全保障体系。围绕数据全生命周期采集、传输、存储、处理、交换、开放、销毁等各环节,实行分类分级管理,综合运用先进技术和有效方法,防攻击、防病毒、防入侵、防篡改、防泄漏。加强对重要数据、企业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的保护。强化存储传输加密、数据水印溯源、多因子认证等技术应用,落实数据分类分级、安全态势感知、数据权限管控、日常审计等运营工作,防范数据篡改、泄漏、滥用。加强容灾备份能力建设,提升本地、同城、异地备份服务能力。

        (三)五个一体化工程

        按照大系统设计、分应用建设、模块化组装的建设思路,以数字化场景、智慧化模拟、精准化决策为路径,统筹推进为企服务、监督管理、产业招商、公共配套和综合保障五个一体化工程。具体为:

        1.实施为企服务一体化应用工程,打造最优营商环境

        围绕企业经营全周期,以更高效、更便捷、更精准为目标,进一步创新管理和服务方式,深化“承诺制+标准地+全代办”改革,落实“签约即落地、拿地即开工”,统筹集成全区各部门涉企业务、系统、数据,强化流程再造和业务协同,拓展服务广度和深度,打造全区统一的为企服务平台体系,全面提升“一网通办”水平,推动网上办向好办、易办转变,最大程度利企便民。

        打造“综好办”为企服务品牌。坚持服务思维,依托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,围绕企业经营全周期、产业发展全链条,建设综改区一体化为企服务“综好办”平台,为企业群众提供“一站式”全流程服务,全面提升全程网办质量,实现企业办事“一网通办、一事通办、一次办成”,形成以“综好办”平台为总枢纽的为企服务体系。

        建设为企服务统一入口。实施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便利化改革,依托“综好办”平台,采用统一标准范和先进技术架构,集成各类服务应用,构建市场主体畅通进出、统一权威的为企服务总门户,作为全区为企服务的主要提供渠道和总入口,涵盖PC端、移动端、自助终端和办事窗口,真正做到“一入口、好办事、综合办,全流程”。设立企业和个人专属服务空间,完善“一企一档”、“一人一档”,实现服务精准化匹配和个性化推送。强化搜索服务功能,实现统一检索,提升搜索服务便捷度;优化集智能搜索、智能问答、智能导航于一体的智能客服,提升智能化服务水平。

        推行“一码通办”。推广“扫码亮证”服务,依托“综好办”建设推广“综改码”,对在综改区内办事或范围内的群众、企业单位、地块楼宇等统一赋码,关联基础信息和电子证照等相关数据,通过扫码享受公共服务,实现一人一码、一企一码、一码通行。

        推进综合集成服务。推行一窗受理、集成服务改革,按照准入准营区、投资项目建设区、公共服务区三个类别,围绕申请、受理、审查、决定、送达全过程,全链条重塑再造审批服务流程,提升综合窗口服务能级,推进政务服务事项“一窗办成”,实现为企服务由“碎片化”向“集约化”转变。依托“零层级直办+独立审批事项清单”极简审批改革成果,探索“智能+咨询+帮办”的“去窗口化”服务模式。

        推行为企服务“随时办”。打造一体化为企服务“综好办”平台移动端应用,进一步优化掌上政务服务体验,支撑高频政务服务事项“零跑腿”、材料信息“少填少报”,提高办事便捷性,让群众、企业在指尖上能办事、好办事。把高频政务服务进一步向微信、支付宝等第三方平台上延伸,有效提升综合服务能力。遵照国家及我省“三晋通”技术架构、接入组件、界面交互等规范,将相关服务应用及时接入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“三晋通”。

        推进“秒批秒办”。全面推行标准化智能无感审批,推广“免证办”服务,利用人工智能、区块链等新技术,整合多部门数据信息,梳理业务场景和情形,重构审批业务流程,通过自动比对核验申请信息,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申请材料结构化、业务流程标准化、审查规则指标化、数据对比自动化,实现基于标准化规则的自动填充、自动核验、自动审批、无感办结。

        推行5G智慧导办。全面梳理、归集开办企业各项业务办理要求、材料、流程,在企业办理名称登记、信息变更、预约银行开户等事项时,为其提供5G数字化、可视化全程导办服务,通过智能应答和后台导办人员5G可视化手段快速掌握导办需求,以5G智慧开办富媒体消息(导办文字、图片、办事链接、短视频)快捷触达、远程视频或共享屏幕等方式,与企业进行点对点高效沟通,协助完成资料填写、刷脸签名、证件扫描等远程操作,快捷指引企业迅速完成办理流程。

        打造“一件事一次办”升级版。按照自然人、法人、项目全生命周期构建“一件事”主题服务场景,推行告知承诺制和“信用+政务服务”,围绕申请、受理、审查、决定、送达全过程,全链条重塑再造审批服务流程,实施“集中受理、自动分送、协同办理、统一办结”集成服务,推动“最多跑一次”向“最好不要跑”升级。

        打造“免申即享”惠企政策服务。围绕更好服务市场主体、打通政策落地“最后一公里”,依托“综好办”平台,建立完善政策兑现一网通平台,实现全区统一惠企政策“一站式”发布,推动构建惠企政策精准推送、精准匹配、精准兑现,变“企业找政策”为“政策找企业”。实行普惠性优惠政策“免申即享”,变“线下层层申报”为“线上直通直达”。

        优化企业全周期“帮办代办”服务。落实投资项目建设“全代办”改革,以市场主体诉求为导向,聚焦市场准入、招商服务、项目落地、获得信贷、生产运营、市场退出等企业全生命周期高频服务事项,与专业化招商机构实现“一对一”无缝对接,全面开展全流程免费帮办代办,及时满足企业服务诉求。推进企业远程代办模式,利用“云窗口”拓宽企业帮办代办服务渠道。

        打造为企服务总客服。建立企业诉求直达立办机制,建设完善全区统一的“一话通办”平台,开辟线上“诉求反映窗口”,推进“一话通办”建设与管理法治化、规范化、标准化。健全统一受理、按责转办、限时办结、统一督办、评价反馈、绩效管理、分析研判的业务闭环。深度对接省、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,将“一话通办”热线建设成集咨询、投诉、求助、建议、举报等功能为一体,涵盖电话、网站、移动客户端等多渠道的为企服务“总客服”。加强人工智能等技术运用,建设统一的智能化问答平台。

        打造智能感知实体大厅。在现有基础上,对政务服务实体大厅进行全面“智慧化”升级,科学规划功能区布局,加强智能设备应用。深化现有“AI+政务”服务,提供刷脸预约认证、智能导办、智能审批、评价跟踪等智慧服务,提升办事体验和办事效率;探索通过物联系统实现对人流动态分析、窗口人员状态感知、服务态势感知、突发事件预测预警等,提升大厅服务质量和运营管理能力。推动实体大厅和“综好办”平台服务融合,打造线上线下功能互补、整体联动的政务服务新模式。开展适老化、无障碍改造,提升各类人群办事便利度。深化“AR+政务”应用场景建设。

        拓展自助服务。延伸为企服务时间和空间,统筹推进全区政务服务自助终端标准化、集约化、智能化建设,推动更多事项凭营业执照、居民身份证即可自助办理。推动集成式自助终端向园区、楼宇、社区和银行网点等场所延伸,打造7×24小时“不打烊”政务服务超市,实现企业和群众随时办、就近办、马上办、一次办。

        2.实施监督管理一体化应用工程,打造智慧监管体系

        整合融合现有各类监管系统,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,全面推进关键性监管业务数据资源汇聚共享,实现与省“互联网+监管”系统无缝对接,推动实现监管事项一体化、监管规则一体化,提高监管针对性、有效性,全面提升“一网监管”水平,做到“进一次门、查多项事”,最大程度减少监管对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干扰。

        建设完善“数字驾驶舱”系统。统一汇集全区政府和社会信息资源,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,对全区产业发展、经济运行、招商引资、科技创新、营商环境、市场监管、安全应急、生态环保以及内部考评等领域活动进行实时监测、直观呈现、深度研判,实现“一屏知全区、一键政务通”,将“数字驾驶舱”打造成具有综改特色的一站式决策指挥平台,进一步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、治理精准化。

        强化政务服务全流程监管。围绕为企服务全流程办事环节,汇聚关联全区为企服务过程数据,建立政务服务“好差评”体系,综合运用积分制管理,全面推行政务服务事项“一事一评议”全覆盖,拓展“一事一回访”意见反馈渠道,规范“一事一监督”为企服务行为,强化“一事一考核”评议结果通报、整改、监督工作机制,实现全区线上线下政务服务精细化监管。

        推进“互联网+监管”深度应用。建设完善一体化在线监管服务平台,对接集成省“互联网+监管”系统、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、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(山西)和市场监管、行政执法等专业系统,在全区范围实现监管数据共享共用和监管业务协同,助力理清监管责任链条、提升监管效能。推广移动执法应用,减轻基层执法人员负担。健全审管衔接机制,实现审批和监管信息实时共享。

        创新推进综合执法改革深化“互联网+执法”系统应用,以数字化赋能行政执法改革,积极推进“综合一次查”,加强行政检查、行政处罚、行政强制等系统集成与数据共享,实现监管业务数据全流程闭环管理。推进跨部门、跨区域执法联动响应和协作,创新部门联合执法新模式,推进部门“进一次门,查多项事”的集约执法和“一处发现、多项联动”的联动式监管。

        优化升级公共信用平台。优化完善区公共信用平台,加快信用信息共享步伐,全面归集共享企业公共信用信息,建立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。开发市场主体信用承诺模块和信用评价数据模型,全面推广信用承诺制度,建立企业信用状况综合评价体系,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,提升监管精准性和有效性。迭代升级市场主体信用修复功能,进一步完善信用修复机制。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同金融信息共享整合通道。

        推进“审批—监管—执法—信用一体联动应用。全面开展“审批—监管—执法”全链条业务梳理,健全审管执信信息一体共享机制,打通审批、监管、执法部门审批和监管信息互相推送、有效衔接通道,将审批、监管、执法全流程数据统一归集至全区统一的公共信用平台,丰富完善企业信用信息和应用场景,构建企业精准画像,全面推进企业分级分类监管,实现“审批—监管—执法—信用”全链条大闭环监管服务。

        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。以全省域一体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为依托,积极拓展应用覆盖范围,推动实现省区两级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一体化、全面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共享,积极破除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区域壁垒。实行远程异地评标评审,全面实施交易活动全流程电子化深度应用和集成服务,重点推进电子保函、移动CA等应用,保障各类公共资源交易活动有序开展。

        3.实施产业招商一体化应用工程,打造最优招商生态

        紧抓“互联网+招商”机遇,运用数字化手段加强经济监测、产业研判和智慧招商,精准绘制产业地图和招商图谱,抓好项目“谋划、储备、前期、开工、建设、投产”全周期数字化调度,构建“一网招商”体系,提高专业化招商能力和精准招商水平,助力建链强链补链延链,打造科技高地、成本洼地、发展宝地。

        建立招商引资大数据平台。利用人工智能、机器学习、大数据分析挖掘等技术手段,打造集招商引资信息发布、投资环境展示、项目对接撮合、投资管理服务为一体,支撑宏观经济运行、中观产业培育以及微观项目和企业管理的“一站式”招商引资大数据平台。整合全区招商资源,全量汇聚并动态更新全区产业政策、规划布局、土地供给、资源分析、环境配套、双招双引、空置楼宇、闲置厂房、供水供气供暖等各类资源要素信息,建立招商政策库、载体资源库、龙头企业库、潜在客户库、招商专员库以及企业画像、资源画像、产业画像等,实现招商要素“一网通览”、立体展示、快速对接。  

        开展网上招商。依托招商引资大数据平台,开展线上招商,积极开展网络招商推介对接,做好招商项目征集及网上发布,通过网上洽谈、视频会议、在线签约等方式,大力开展“不见面招商”活动。建好“云端会客厅”,建立高效顺畅的项目信息对接机制。

        深化招商引资大数据应用。依托招商引资大数据平台,建立产业图谱和产业地图,基于产业大数据的智能挖掘,深度对接山西及综改区优势产业集群,加强综改区产业集群数据归整和重点细分领域研究分析,绘制具有综改特色的数字“产业全景图”和招商图谱,透视产业全景,直观反映区域产业发展和布局现状,深度解析目标产业分布、上下游和关联结构,精准定位目标企业。通过线上产业智能诊断、企业画像分析、投资风险评估、招商线索、项目智能选址与辅助决策等,打造“招商计算器”,实现产业链精准招商,形成“产业分析—招商引资—投资促进”全闭环流程,为精准招商与产业布局提供数字化支撑 。

        优化升级招商引资项目库。按照“三个一批”活动、重点工程调度要求,加强和完善梯次跟进、滚动实施的招商引资项目库管理系统,实现项目全景分析、标签管理、综合调度、全程跟踪、动态分析、“红黄绿”亮灯预警及诉求处置,提高项目智慧调度水平。利用信息化手段,加强运营企业在线监测,提高入企服务水平,随时掌握企业动态,及时帮助解决问题。

        建立“标准地”招商服务应用。建立“标准地”数字地图,通过三维实景、全景360等手段图文一体展示地块信息,面向全社会公开透明提供地块编号、宗地位置、宗地四至、用途年限、区位优势、周边配套及准入要求、投资强度、出让信息、政策规划、政策兑现奖补、践诺履约和监管惩戒等信息;打造“标准地计算器”,实现“云上推介”“云上选地”“云上智查”,方便招商引资用地主体“按图索地”、沉浸式智能精准选地,有力促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,助力打造“标准地”招商模式。

        构建智能化综合经济运行分析应用。以数字化手段建立综改区“经济大脑”,统筹汇集梳理全区宏观经济数据,集成经济运行监测分析、GIS应用、可视化展示等功能,实现全区产业发展的态势全面感知、资源统筹调度、趋势智能研判。深化经济风险洞察应用场景,分析宏观、中观、微观经济活动核心要素,强化风险研判、线索核查等功能,提升经济领域风险防范和化解能力。

        4.实施公共配套一体化应用工程,打造最佳宜居宜业新区

        聚焦空间规划、公共服务、产业园区、中介服务、智慧金融等领域,强化数据融合、治理协同,优化公共服务、要素保障供给模式和手段,推进招商要素一体化智能化应用,提高“一网统管”水平,持续深化各部门专题和行业应用建设,初步构建横向到边、纵向到底、全闭环的数字化治理体系,提高招商引资、产业引育精细化智能化配套水平。

        搭建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服务平台。推进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规划,基于城市信息模型(CIM)基础平台技术,叠加BIM(建筑信息模型)、物联网等数据,构建覆盖综改区全域的“一网统管”数字孪生城市模型,逐步完善重要建筑物、道路及地下管网等CIM空间信息库建设,实现各类城市空间信息有机融合,构建全区全要素、高精度、细粒度的数字城市时空地理三维地图,赋能邻里中心、产业园区等场景应用,全面提升仿真、分析、预警、调度、决策和管理支撑能力,打造数字产城融合示范区。优化完善综改区运行指挥中心功能。

        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。统筹推进潇河园区综合运营管理中心建设,利用数字技术提升园区管理和服务能力。探索建立数字经济公共服务平台,积极吸引人才、资金、技术等高端要素汇聚,建立线上线下结合的开放式创新服务载体。积极引进和培育技术转移中心、检验检测中心,打造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平台等公共创新服务平台。整合利用创新资源,形成科技创新资源地图。建立完善人才公共服务平台,优化人才补贴网办流程,提升就业服务、人才服务、用工服务信息化水平。强化智慧武宿综合保税区建设,打造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,健全网络货物服务与监管体系。

        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。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,增强产业发展支撑能力。推行普惠性“上云用数赋智”服务,推动企业上云、上平台,降低技术和资金壁垒,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。支持优势产业集群与数字技术全面深度融合应用,鼓励产业链龙头企业打造供应链数字化协作平台,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供需数据对接和协同生产,培育新业态新模式。加强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和应用。积极推进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建设,加强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应用,培育壮大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云计算、区块链、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。建设“山西数据流量生态园”,加快发展流量经济和平台经济。鼓励综改区龙头大企业开放数据资源,促进共享经济、平台经济健康发展。

        推进智慧金融服务。以服务企业融资为导向,积极推进金融机构对接“信易贷”平台,建设完善民营及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及融资对接平台,打通金融机构、市场主体、政府部门三方信息互通渠道,及时共享更新全区企业水、电、气费及社保、税务缴纳等多部门、多领域的政务数据和信用信息。充分运用人工智能、大数据为综改区企业描绘信用画像,打造“金融计算器”,推动项目与资金对接,全周期、全维度的赋能招商引资。整合银行、交易所、登记中心、金融科技公司等资源,打造新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。

        推进公用基础设施智能建设。统筹推进全区市政基础设施数字转型、智能升级,整合全区范围内水、电、气、污、通讯等数据资源,加快构建完善综改区“要素保障一张图”;通过传感器、射频识别标签等手段,实时采集各类数据,推动地上建筑物、构筑物、市政设施,地下管线、管廊、路灯、污水等数字化展示、可视化管理,提高智能化感知和在线已经监测水平。

        推进能耗智能管理。落实“双碳”战略,实施智慧节能应用示范工程,加强能耗总量和强度监测,打造“能耗计算器”;建立区域生态环境联防联控网格化管理、企业能耗监测、企业环保红绿码、“碳足迹”可信存证体系等能耗监测监管系统,实现企业节能、环保、碳排放等数据可信可追溯,健全环境治理监管体系。

        推进“智慧应急”建设落实全区“一盘棋”应急响应机制和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,依托全域应急感知和通信网络体系,建立应急响应和指挥决策调度平台,向上对接省级应急平台体系,建成全区应急管理“一张图”,全面提升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,形成监测预警、风险感知、研判分析、辅助决策。

        推进“智慧工地”建设。按照“项目全覆盖、跟踪全方位、管理实景化、数据可视化”的思路,建设“智慧工地”应用,实现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多维立体管理,有效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。

        推进智慧环保建设搭建综改示范区“环境大脑”,建立及时感知、全面互联、多元共治全域覆盖的数字化环境监测分析系统,开展生态环境、碳排放、污染物排放的全方位、多层次监测,全面实现对大气、水、土壤、固废、噪音等环境要素与污染源的实时感知和监控。推动跨地区各类生态环境数据共享共用,实现生态环境数据共享、业务协同、体系融合,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精准治理。

        5.实施综合保障一体化应用工程,打造统一协同体系

        围绕全面依法履职需要,深化机关党委信息化应用,全面推进机关内部数字化改造,提升“一网协同”水平,有力推动内部办公流程再造、效能提升。提升纪检监察信息化支撑能力,提高“智慧法院”“智慧检务”应用水平和协同能力。提升人事、财政、非公、群团、工会等信息化、数字化水平。

        深化内部协同。围绕办文、办会、办事等日常办公需求,创新高效掌上办公模式,为工作人员提供统一的内部工作协同界面。加强OCR文字识别、语音识别、文字转译、在线文档、手写签批等通用服务能力供给。强化移动办公应用开放集成能力,打通行政协同数据流和业务流,创新内部办事模式,推动内部办事“零跑动”,实现全方位政务办公协同。深化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。

        深化大数据监督平台建设。建立健全纪检监察工委大数据监督平台与为企服务、监督管理、产业招商、公共配套等各方面各领域应用平台的信息数据交互共享机制。聚焦行政审批、项目建设、综合执法和公共资源交易等重点领域,开发专题分析模型,精准发现并监督解决运行机制和干部作风方面的问题,精准发现违规违纪问题线索,探索构建“监督于问题未发之时”的实现路径,不断巩固和拓展全省“智慧监督”工程省级层面唯一试点实践成果。

        加强“智慧党建”建设。持续完善智慧党建信息化建设,打造智能便捷、线上线下结合的数字化党群服务体系,建设完善集党员管理、党员教育及党员服务于一体的党建信息化应用,支撑党建工作全周期管理、全过程联动。推进党的干部人事、新闻宣传等业务应用建设。

        提高其它党政职能部门数字化水平。以设立综改区法院、检察院为契机,推动“智慧法院”“智慧检务”建设。推进非公党组织、群团、工会数字化建设,强化资源整合共享能力,将社会服务、自身建设等工作与信息技术深入融合,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履职能力。深化财政管理、统计分析、审计监督等领域的业务应用,增强系统整合,提升应用效能。深化数字档案管理。

        五、实施步骤

        (一)第一阶段(2022年):夯实基础、重点推进

        全面建成“综好办”为企服务平台,推进智能感知大厅改造,提升“综好办”和协同办公平台移动端应用水平,推进招商引资大数据平台、“标准地”数字地图和“审管执信”信息一体应用建设;开展公共数据普查和数据资产登记,推动基础性公共数据资源优先汇集共享;提升全区感知能力,推进能耗在线监测;健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,加强网络安全监测预警;探索构建“数字综改”标准规范体系,全面提升建设运营水平。

        (二)第二阶段(2023年):全面建设、深化应用

        完善升级政务云平台,初步建成一体化公共支撑体系;建立健全电子证照制发机制,企业和群众常用证照基本实现电子化和普遍互认,“减证便民”取得明显成效;建成一体化智能化公共大数据平台,主题库、专题库建设取得明显进展;建成招商引资大数据平台,进一步提升数字化招商服务能力;更多移动化、智能化功能上线应用。推进公共基础设施服务平台建设,探索实景三维地图建设,提升综合管理水平;全面建成“标准地”数字地图,建设智慧工地、智慧应急、智慧生态等业务应用;在经济运行监测、招商引资服务、科技创新转化、推进项目开工落地等方面开展大数据应用。

        (三)第三阶段(2024年):完善提升、协同运行

        政务云、政务外网服务水平显着增强,数据资源、标准规范、公共支撑、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;全面形成覆盖全区标准统一、整体联动、 业务协同的“互联网+为企服务”应用体系,企业和群众办事满意度大幅提升;一体化公共大数据中心全面建成,公共数据治理取得明显突破,社会数据应用取得积极进展;进一步提高为企服务、监督管理、产业招商、公共配套、综合保障等应用的智能化水平;一体化、可视化的运维管理能力全面提升,“数字综改”管理和服务能力基本成型。

        六、保障措施

       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。在党工委、管委会的统一领导下,充分发挥综改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作用,建立“数字综改”建设推进机制,构建统一领导、上下衔接、统筹有力的综合协调机制。加强与省直部门、太原市的协调沟通,积极建立数据“回流”机制。加强组织实施,做好需求调研、立项管理、项目实施、标准制定、技术指导等工作,构建高效抓落实的工作闭环。

        二是加强资金保障。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,支持“数字综改”建设。规范项目预算和经费管理,统筹管理信息化项目建设资金,加大资金整合力度,优先支持重点项目和跨部门共享共建项目,防止分散建设、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。拓宽投资渠道,构建以政府投资为引导、企业和金融机构积极支持、民间资本广泛参与的建设模式。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评估、审计监管。

        三是加强人才建设。建立多样化、多层级培训体系,培养政府业务精通、信息技术熟练、数字素养良好的复合型人才。创新人才引进机制,深化聘用制度,择优选用特殊岗位专业人才。加大数字化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,健全机关技术型人才的职业发展体系,营造鼓励数字化改革创新氛围。

        四是加强监督考核。加强规划实施督促检查和跟踪分析,加强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,建立健全项目立项、审批、实施、运维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,对项目的建设进度和效果进行考核。加强对重大项目方案的指导、论证、评估。持续加强一体化运维能力建设。

        五是加强宣传培训。强化互联网宣传,提升公众参与度,充分利用电视、广播、报刊、互联网、移动媒介、APP、小程序等各类媒体,广泛宣传“数字综改”建设、服务的新理念、新做法、新成效,加强对“数字综改”建设的舆论引导,不断提升“数字综改”的公众认知度和社会应用水平。

        相关链接:《山西综改示范区“数字综改”专项规划(2022-2024)》政策解读

          


          

          

          

          

          

          

          

          




        扫一扫手机打开当前页

        X
        分享到微信

        用微信“扫一扫”,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,
       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。

        官方微信

        官方微博

        手机端

        网络问政

        返回顶部